北二外本科生100%可獲跨專業學習機會
北二外優化多語種復語 跨專業復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外本科生100%可獲跨專業學習機會
本報訊(記者 王斌)北京市高考成績已經發布,目前已進入志愿填報階段。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獲悉,今年北二外在全國招生計劃為1600人左右,其中在京招生900人左右,是在京招生人數最多的外語類院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二外越南語專業迎來首次招生;隔年招生的匈牙利語、波蘭語、保加利亞語、阿爾巴尼亞語也在今年招生。同時,北二外今年進一步優化了多語種復語,跨專業復合的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學生在本科學業修讀期間,可至少涉獵三個專業課程,畢業時至少獲得兩個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習證書。
據北二外教務處處長、本科招生辦主任曲鑫介紹,今年北二外有31個本科專業在京招生,包括17個外語類專業和14個非外語類專業。首次招生的越南語專業設在亞洲學院,該專業重視國際交流,學生均有機會申請中方、越方獎學金項目出國交流學習。此外,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酒店管理專業今年在高招錄取時不再細分方向,直接按照專業招生,經過兩年的基礎培養,學生對學科、專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根據個人興趣和意愿進行方向選擇,有利于學生理性選擇專業方向。
北二外作為全國重點外國語高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一直是學校的優勢學科,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外語學科位列全國前9%。同時,旅游管理學科躋身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通過了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質量最高等級認證。此外,北二外開設的48個本科專業中,已有29個專業納入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多語種復語,跨專業復合’是北二外人才培養的最大特色,今年學校對本科生培養方案作了調整優化。曲鑫介紹,多語種復語是指語種和語種的復合,跨專業復合是指專業和專業的復合。通過打破學科分界壁壘,打通專業跨選路徑,保障學生自由修讀主修專業外的語種、專業。
據悉,北二外所有學生在主修專業課程體系內,都內嵌跨專業復合必修課程,保障所有學生都有跨專業學習經歷。例如,外語類專業內嵌了翻譯和第二外語課程,非外語類專業內嵌了英語課程。學生在修滿主修專業學分、獲得主修學位的同時,即可獲得內嵌專業的修讀證書。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可自主選擇跨專業選課修讀,實現跨專業復合學習。目前,學校所有專業均開放課程資源給學生進行跨專業學習,并把選擇權真正交給學生。學生在修滿主修專業學分、獲得主修學位的前提下,自選課程修滿規定學分后可獲得跨修專業的修讀證書。
北二外還組建了校級翻譯人才實驗班,以語言+傳播為特色,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培養通語言、會翻譯、懂傳播的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全校各專業排名前列的學生可通過考試在大二時進入實驗班學習。北二外依托校級翻譯人才實驗班,翻譯專業(中英西復語、中英法復語、中英俄復語、中英阿復語方向)今年依然面向本科普通批次招生。
講述
高級翻譯學院2018級本科生劉東波:
多語種復語激發了學習潛能
2018年,劉東波如愿考入北二外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專業。大一下學期,校級復語翻譯人才實驗班開始面向全校招生。
考試那兩天的場景,劉東波至今記憶猶新。第一天是筆試和口試,考場里呼啦啦來了很多人。試題難度不小,口試時需要在5分鐘內記住滿滿一大張紙的新聞內容,然后用中英文分別復述,這是我對口譯的第一次嘗試。
進入中英法復語實驗班后,劉東波開啟了更加艱巨的大學生活。特別是大三時,法語課時與法語系的同學相當,而英語課時也不遜于英語專業的同學。三語齊頭并進,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語言混淆的問題。劉東波說,在英語交傳課上,腦海中常常蹦出法語詞匯;法語口試時,又總是吐出英語表達。對此,復語老師提供了解決辦法:同學之間組成‘語伴’或小組,整理中英法三語詞匯對照表,并在課下摽著膀子練,夯實基本功,逐步練就‘三語’學習思維。
憑借語言優勢,劉東波多次在重大國際活動中擔任志愿者,扮演世界語者的角色。特別是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作為北二外禮賓志愿者領隊為開幕式提供語言服務。這些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職業譯員應具備的能力,我對這個職業也更加向往。
目前,劉東波已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英語口譯專業(法英漢復語口譯方向)初復試第一名的成績錄取。她說:在本科階段‘多語種復語’的學習經歷,激發了我的潛能,并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口譯員是文化碰撞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我會繼續向著夢想的職業奮斗!
旅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張世洋:
跨專業復合提升了競爭優勢
在北二外,所有學生都可結合專業要求、個人志趣和職業規劃,自主選擇適合的語種、專業進行復語復合學習,實現了每個人都有一張獨一無二的課表。張世洋主修的是非外語專業——旅游科學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她輔修了商務英語課程,并且直接到相應班級里去跟班學習。
商務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商務接待、商務談判、節事活動服務等。通過輔修,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英語水平,對本專業學習也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張世洋說,有一次去北京大柵欄做城市更新調研,我們拿著設計好的調查問卷,遇到了來自法國的一家五口。他們看不懂問卷上的漢字,但可以使用英語交流。于是,我便一行一行地翻譯給法國游客。不僅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調查,調研結束后,他們還饒有興致地和我討論起在大柵欄旅游的感受,讓我獲得了不少寶貴建議。
今年,張世洋在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擔任規劃實習生時,商務英語的學習背景讓她更加得心應手。商務英語課程為我掃清了語言障礙,國外案例和素材可以很快處理。此外,課程上練習的對話、談判等技巧,也能應用到與甲方的交流中。
張世洋即將攻讀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憑借人文地理、城鄉規劃以及多語種的語言背景,張世洋希望今后多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了解學術前沿動態。‘跨專業復合’的學習模式,不僅讓我更加熱愛規劃專業,而且在北二外濃郁的語言環境熏陶下,讓我在競爭中更具優勢。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