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出150噸危險廢物到規范酸洗行業檢察機關監督助推社會治理
從查出150噸危險廢物到規范酸洗行業
金華金東:大數據賦能類案監督助推社會治理
正義網訊(記者史兆琨 見習記者郭榮榮)近日,剛踏進涉案廠房,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檢察院檢察官陸軼就被一股刺鼻氣味嗆到干嘔。此次現場勘查,是為了確定該市某企業涉嫌污染環境案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數額。該企業負責人在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仍然收購廢鐵桶,并進行切割、清洗、儲存和出售,直至2021年6月被公安機關抓獲。
氣味太濃烈了,不對勁。陸軼等人四處探查,在隱蔽處發現一個長30米、寬6米、深1米的廢物池,池中物質為洗廢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和廢渣,水泥澆筑的廢物池已有多處裂痕且正在滲漏。
太危險了,必須盡快核查處置。現場污染情況觸目驚心,金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趙東升立即帶隊成立專案組,迅速啟動快檢程序。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犯罪事實中,并未包括廢物池部分,我們立即要求其補充相關司法鑒定情況。趙東升告訴記者,鑒定結果顯示,該廢物池中的油泥和污水均為危險廢物,總量高達150余噸,接近已偵查終結犯罪事實部分的9倍。
與此同時,金東區檢察院迅速向該區生態環境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立即對涉案企業的危險廢物予以處置,防止污染擴大。收到檢察建議后,生態環境部門積極響應。目前,危險廢物已陸續被處理,案件仍在補充偵查中。
金東區其他酸洗企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違法經營和污染環境問題?對污染現場心有余悸的趙東升開始擔心。在隨后的調查中,專案組發現該區酸洗企業點多面廣、經營分散,一些酸洗企業無環境影響評價、無廢氣收集處理裝置、無污水處理設施,隨意處置危險廢物等現象突出。通過深入研究,專案組發現癥結所在。目前,環境影響評估結果未被列入酸洗企業設立登記的前置條件,且易制毒企業用酸備案信息未得到及時共享,因此,生態環境部門難以獲取酸洗企業經營信息。
摸清情況后,專案組及時篩選出一份用酸企業名單,構建了類案監督模型,借助浙江省檢察院檢察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開展數據碰撞比對。結果顯示,金東區有9家用酸企業可能存在違法違規經營情況。專案組立即督促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執法檢查,該部門共檢查用酸企業32家,立案查處7家,并將4家涉嫌刑事犯罪的企業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為推動酸洗行業常態化治理,金東區檢察院向該區生態環境部門發出了第二份檢察建議,督促其對無法取得相關部門審批、證照不全的酸洗企業依法取締或關閉,同時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切實加強日常巡查及監管。
酸洗企業把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渣隨意處置,污染環境的同時還威脅著工人的生命安全,員工稍有不慎就會摔入酸洗池中,很容易引發重大安全事故。一直關心環保工作的金東區政協委員柳華表示,檢察機關用小案件撬動了大治理。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