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民營砂石企業與城市共同成長
當代民營砂石企業發端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現了向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巨大轉變,我國砂石產量猛增至180億噸。
在深圳,興起于改革開放的廣東省民營石場將砂石匯聚于此,曾經的小漁村奇跡般成長為了大都市;
在浦東,江浙、長江流域砂石運至黃浦江畔,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早已成為笑談;
在河南洛陽,有一家民營砂石企業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從建筑最高只有七層樓,發展到今天百米大廈林立,它與洛陽共同成長了20年。
它就是洛陽中砂商貿有限公司。從河道采砂到礦山開采,再到綠色礦山建設,中砂商貿始終走在前列。
1998年,《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7年-2010年)尚未獲批,洛河以北的洛陽老城一片擁擠,洛河以南的洛陽新區建設尚未啟動。在洛陽市城建將動未動的節點上,一家鼎盛時占去洛陽60%砂石市場的骨料企業草創。
洛陽中砂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建忠回憶,1998年,洛陽市140萬人口擁擠在101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內,洛河以北城區范圍內城市建設用地所剩無幾,洛陽市第三期《城市總體規劃(1997-2010)》要求向洛河以南發展,大規模建設蓄勢待發。
而在此之前,洛陽市當地直接從河道中人工開采砂石,現場挖掘、人工篩選,不進行破碎與水洗,產品含泥量大,砂石開采量與質量都難以滿足大規模建設的要求。
1998年,馬建忠下海創業。憑借對洛陽市未來發展的一腔熱忱與信任,深知砂石重要性的馬建忠創業伊始就選擇了砂石行業,而這一干就是20年。

早期機械化生產線
黃金十年
1998年,馬建忠開始著手建立洛陽市第一個機械化河道采砂生產線,引進湖南省長沙市的相關先進技術,打破了此前洛陽市河道砂石開采主要靠手挖肩扛、人工篩分的傳統模式,生產線采用機械化開采提升產能,極大提升了當地砂石產品質量和產量,為洛陽市造城運動奠定了原材料基礎;
2001年,洛陽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到位,覆蓋洛陽新區的洛龍區成立;
2002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7-2010年)》;
2003年,洛陽市專門成立了新區開發組織機構,洛陽新區開發拉開大幕;
2004年,馬建忠在早期機械化砂石廠的基礎上注冊成立洛陽市伊和砂石有限公司,在洛陽市黃河、伊河、洛河等合法開采區設立多個開采點,以河道砂石為原料,配備洛陽市最大的工程船、運輸船以及顎式破碎機、圓錐式破碎機、洗砂機等相關設備,極大滿足了洛陽新區建設的砂石需求;
2008年,據洛陽市河道管理處統計,當年洛陽全市年河道采砂量 200 萬立方米,基本滿足全市基礎建設的砂石需求;
鼎盛時期,洛陽伊和砂石在洛陽市黃河、伊和、洛河等許可開采區等共設有10個廠區,承包了洛陽市相當一部分的砂石骨料供應,部分產品可輻射到鄭州市場,在洛陽城市建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各項建設的逐步完善,洛陽市政府機構已遷入洛龍區,該區已經成為洛陽市的行政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
轉型陣痛 步履維艱
洛陽市多條河流穿城而過,河道砂石資源豐富,眾多河流為城市建設提供足量砂石骨料的同時,也遭受著非法開采的困擾。隨著新時代的臨近,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受到重視。
2015年,洛陽市開始大力整治河道,對伊河、洛河、黃河等主要河道采砂活動開展全面治理,拆除大量非法采砂場,同時收縮河道采砂審批數量,洛陽市區整合拆除河道采砂企業約26家,吉利區原有的18家采砂企業整合治理后只余3家,洛陽伊和砂石旗下部分小型采區也被納入整合范圍。
面對洛陽市乃至更大范圍內的河道采砂規范行動,馬建忠敏銳地意識到,在河道資源開采做到相對極致后,自己需要向砂石礦山開采進軍。
2015年,馬建忠開始著手洛陽市下轄的偃師市小型砂石礦山整合事宜。
偃師是河南省縣級市,當時有多家小型砂石企業存續。馬建忠及其團隊對以偃師相東石料廠為主的5家砂石企業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由于訴求不一,整合進展并不順利,個別砂石企業對此并無意向。然而不知幸運還是不幸,談判中的一段時間砂石骨料市場價格非常糟糕,砂石礦山企業處境愈加艱難,5 家石料廠索性全部同意整合。

整合后的相東石料廠

整合前石料廠留影
2016年,秉承建設現代大型高效節能環保砂石礦山的理念,新整合完成的偃師市大口鎮相東石料廠砂石生產線投資超8000萬元,環保投資超1000萬元,在當時的砂石市場引起極大轟動。新生產線為盡量少產粉塵而優化工藝配置,配備電子脈沖除塵器、干霧噴淋,成品料倉全部封閉,礦山鉆機自帶收塵裝置,生產線的現代化、智能化、環保化水平冠絕偃師市乃至洛陽市,達到了河南省先進水平。
由于整合后的生產線為全新建設,投資較大且有剩余儲量,為了保證未來企業的長遠發展,相東石料廠在2016年整合期間提出采礦許可證延期申請,得到有關部門回復:目前采礦權尚未到期,礦權到期前才能申請延續。
2017年3月,洛陽中砂商貿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2017年9月20日,整合完成的偃師市相東石料廠終于拿到安全生產許可證,證照齊全后投入生產。
而在這一時期,砂石行業環保風暴席卷全國,已經完成環保升級、智能化升級的相東石料廠連續被殃及3次,無法正常生產。從2017年9月投產到采礦許可證2018年5月24日到期,生產的砂石總量不足20萬噸,投資成本遠未收回。
2018年2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環境保護廳、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露天礦山開發與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適合集中連片開采的區域,要按照資源整合的思路重新布局規模開發,對其中已經設立的礦山要持續推進礦山企業兼并重組,并以市場競爭方式確定開發主體。對于延續問題則明確已設中小型建筑石料類露天礦山,不得新增開采儲量,不得擴大開采范圍,原有可采儲量開采完畢后不再延續。

被拆除的采砂設備
早就在區域整合上先行一步且有大量剩余儲量的相東石料廠認為看到了政策的曙光,但現實情況是,2018年5月相東石料廠采礦權到期前后,面對企業的采礦權延期申請,主管部門回復:礙于各種原因,暫時無法延期。
根據《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采礦權市縣登記發證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土類礦產(含只能作為普通建筑石料的二類礦產,不含建筑(飾面)石材類礦產)無論開采規模大小,一律由縣級登記發證。
砂石行業的資源屬性非常強,資源取得是企業存續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采礦許可證延續申請遇阻,又不能行非法開采之事,相東石料廠不得不全面停產。
柳暗花明
環保砂石礦山開采步履維艱,原有的河道采砂業務也在被迫收縮。隨著洛陽市持續收緊河道采砂管理,并不再延續河道采砂相關許可,2018年6月,洛陽中砂商貿僅剩的6個河道采砂點被清退拆除。
2018年9月,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河道砂石資源開采的意見》,創新管理模式,引導國有資本采取市場化競爭模式進入砂石開采領域,并明確堅決抵制零星散亂小型企業進入。
至此,馬建忠付出心血20年的河道與礦山砂石開采業務全部停滯。

整合后的相東石料廠
洛陽市最大的砂石供應商停產了,其他小型砂石礦山也于2018年第三季度進入停產整治狀態,再加上原有河道采砂點退出、后續開采項目進展緩慢,洛陽市砂石供應嚴重失衡,價格高漲。在此背景下,非法盜采砂石行為猖獗,砂石質量難以保障。
偃師市主管部門迅速察覺了砂石行業亂象,決定開展專項整改工作。
2019年1月5日,偃師市政府著力從根本上、源頭上清除根治南部山區石料偷采盜采、非法運輸現象,同時堅決按照兩斷三清標準對所有違法企業逐一嚴格排查、徹底清理。對存在有違規違法建設行為的企業,依法堅決予以拆除。
專項行動開展讓偃師市砂石行業為之一清,給以相東石料廠為代表的當地合法砂石企業帶來了良好的政策與市場環境。
仍處在停產狀態的相東石料廠是否能迎來柳暗花明的2019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