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一区在线-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欧美视频在线播放-欧美视频在线不卡-欧美视频在线观看-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欧美视频在线一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


明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三周年的日子。

三年來,上海的垃圾分類成效如何?

疫情期間按下暫停鍵,

如今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已滿月,

垃圾分類應怎樣重啟?

垃圾分類又是如何助力

達成雙碳目標的?

……

昨天,本市召開垃圾分類實施三周年研討會,新民晚報記者獲悉,目前全市已有98.4%的小區(qū)(村)基本恢復垃圾分類投放。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1)

建邦16區(qū)志愿者正在消殺垃圾投放點

01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0%

垃圾分類實施三年,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對此,市綠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處處長徐志平披露,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相較《條例》實施前的2019年上半年,可回收物回收量6141噸/日,增長1.3倍,濕垃圾分出量9446噸/日,增長72.9%,有害垃圾分出量2噸/日,增長13.9倍,干垃圾處置量14787噸/日,下降27.8%。目前,濕垃圾分出量基本穩(wěn)定在干濕垃圾總量40%左右。人均生活垃圾(僅包含干垃圾和濕垃圾)基本穩(wěn)定在1.05kg/日。

在源頭投放環(huán)節(jié),全市已完成分類投放點規(guī)范化改造2.1萬余個,道路廢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級改造近2.2萬組。規(guī)范配置濕垃圾車1706輛、干垃圾車3296輛,有害垃圾車116輛、可回收物回收車364輛。老港濕垃圾二期、金山焚燒二期、奉賢焚燒二期等末端設施建成投產,全市濕垃圾資源利用和干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3.1萬噸/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2)

在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碼頭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3)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

分不是目的,

分出來的垃圾如何資源化利用,

才是最終目的。

目前,上海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198個、集散場15個,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基本形成。各區(qū)制定落實可回收物補貼政策,推進餐廚類濕垃圾資源化產品、土壤調理劑產品推廣應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到40%。

市民對于垃圾分類這項成果,滿意度也非常高。本輪疫情暴發(fā)前,上海居民區(qū)和單位分類達標率約為95%,約14.32萬市民參與了垃圾分類工作滿意度評價,98%以上市民表示滿意。

02

98.4%的小區(qū)(村)已恢復分類投放

疫情期間,上海人的正常生活被打亂,足不出戶也造成垃圾無法正常投放。但是很多小區(qū)仍在家庭中進行著垃圾分類。而6月1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后,僅僅不到一周,全市社區(qū)的垃圾分類就迅速恢復。

疫情期間,物業(yè)和小區(qū)‘同頻共振’,和居民同吃同住同采購,相處得非常好。這也導致6月1日前,街道要求小區(qū)進行大掃除,不管是商品房小區(qū)還是老小區(qū),物業(yè)和居民都主動表示會去打理。靜安區(qū)石門二路街道華沁居委會轄區(qū)內,有4個商品房小區(qū)和2個老城區(qū),黨總支書記王愛英說,借著疫情期間發(fā)展起來的熟人社會模式、物業(yè)與居民間培養(yǎng)出的戰(zhàn)友情以及強大的志愿者力量,6月1日后很快就恢復了垃圾分類。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4)

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內,回收員正在整理收到的紙板箱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5)

田子坊弄堂口形態(tài)雕塑引導垃圾分類

黃浦區(qū)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姜欣則表示,區(qū)內所有街道目前都已經恢復了常態(tài)化垃圾分類管控措施。相關部門統(tǒng)計顯示,全市1.3萬余個小區(qū)中,目前已有98.4%的小區(qū)(村)基本恢復垃圾分類投放。甚至,不少市民將垃圾分類與如常的生活聯系起來,認為垃圾分類了,正常的生活就真正回來了。

03

垃圾分類有助達成雙碳目標

垃圾分類走過了三年,

面臨著哪些新考驗?

又有哪些新機遇?

對此,徐志平認為,垃圾分類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比如小包垃圾、作業(yè)擾民等問題依然存在,公共場所分類質量仍不穩(wěn)定,流動人群分類意愿需要補強。

同時,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濕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仍需提升。

此外,在源頭減量方面,光盤行動實效有待提升,部分電商平臺商品仍存在過度包裝現象,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源頭減量措施不多。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6)

華師大垃圾分類

98.4%小區(qū)已恢復垃圾分類投放!上海垃圾分類3年,有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圖7)

進博會場館通道里設置的5G智能垃圾桶

不少專家認為,垃圾分類對上海實現雙碳目標,有著重大的意義。比如,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認為,垃圾的資源化和減量化,都是減碳低碳最有效率的途徑。同時,他和研究團隊還專門對破袋進行了研究,發(fā)現對于城市生活垃圾中產生的新污染物微塑料,破袋投放后微塑料含量約為不破袋投放含量的1/5-1/6。微塑料一旦進入體系,要通過技術的方式提取出來,非常難。而通過破袋這一個動作,從源頭就砍掉了80%。

而上海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設計院于6月9日上線的小程序固廢碳管家,更是讓市民直觀看到垃圾分類是如何服務于減碳的。小程序可以輸入垃圾分類的公斤數,并換算成碳排放量。比如分類投放了5千克干垃圾、5千克濕垃圾、5千克塑料、5千克玻璃后,碳排放總量為-12.31千克,而混合投放20千克垃圾的碳排放總量為7千克,因此碳減排量為19.31千克。

垃圾分類三年來,垃圾的組分在變化,垃圾分類的體系也是不可逆的,市民的投放、消費、生活行為也在改變,城市的環(huán)境面貌和治理能力也在改變。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說,雖然疫情為垃圾分類按下了暫停鍵,但疫情造就的‘熟人社會’也對垃圾分類快速回到原來水平有積極影響。下一步,上海要著重探索提升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增加源頭減量等問題。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