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一区在线-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欧美视频在线播放-欧美视频在线不卡-欧美视频在线观看-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欧美视频在线一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瞭望六安趕路


原標題:瞭望 | 六安趕路

我們這屆干部就是想辦法栽樹,不要指望栽下樹能乘蔭涼、吃果子。只有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見森林。這就是大別山精神、淠史杭精神。

位于大別山綠色屏障的六安,一邊是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和水庫;一邊是人均耕地不足1畝,發展受困。生態紅線不能碰,發展難題必須解,六安始終把始于紅色、發展綠色擺在關鍵位置

我們主動出擊,不斷延伸產業領域,布局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的產業。2021年六安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4.6%,高于全省9.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3.4%,高于全省4.6個百分點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菁 陳諾

六安,承古音讀為lù安,非liù安。

這個安徽面積最大的市,除地名讀音承襲古韻,革命戰爭年代更以28年紅旗不倒的榮光銘刻于百年黨史。憑大別山麓,襟江濟淮,盡顯九十里山水畫廊,卻又曾是安徽閉塞貧窮的山區、庫區和老區,經濟總量在全省平均線之下。

六安,路在何方?

在不負三十萬大別山先烈凌云壯志的賡續路上,在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創新轉型路上,六安重拾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雄姿,趕路新時代。

傳承、擔當和接力

要認識六安,先去走走它的路。紅軍街、班長路、勝利路、將軍大道、光明大道……路似守望者,背后是六安兒女用熱血鑄就的英雄史詩——

革命戰爭年代,這里28年紅旗不倒,30萬先烈為國捐軀,走出十多支紅軍隊伍和108位開國將軍,留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光輝足跡。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工作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沉浸在這樣的熱血環境中,內心就是敬仰。敬仰他們那一代人的擔當,那一代人為后人贏得的今天。我們必須無愧于他們。六安市委書記葉露中說。

歷史原因及區位地理位置閉塞,使得六安的老區山區庫區身份一度與貧困地區連在一起。2021年,六安經濟總量居全省第10位。與同為大別山區的信陽、黃岡經濟體量有較大差距,在長三角更是后排就座。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按照新的趕考要求,這樣的六安,與其卓越的革命功勛、新的交通區位、多重的政策優勢不夠匹配。

每到春天,漫山遍野映山紅昭示著六安的底色。新時代紅色氣質傳承在哪里?發展上不服輸、向前趕就是體現!干不好,就是給紅抹黑。回望歷史功勞簿,六安人正視現實落后之痛。

不久前,一篇《五六十年代的六安干部是如何干工作的——弘揚淠史杭精神,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的文章,在六安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引發熱議。當年為引水通渠,最多時80萬人劈山鑿石,手挑肩扛,構筑起六安人間天河淠史杭工程。后人說,那一代六安當政者,選擇了當官最難干的但對后代貢獻最大的事干。

讓六安再度雄起、再上前頭……文章這樣寫道,唯如此,才無愧于先輩。

理解大別山精神、淠史杭精神,從過去的擔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考今天的作為——六安在紅色精神賡續之路上注入新使命。

面對現代化工業體系的薄弱,六安將工業攻堅命名為積樹成林。我們這屆干部就是想辦法栽樹,不要指望栽下樹能乘蔭涼、吃果子。只有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見森林。這就是大別山精神、淠史杭精神。六安市委負責人說。

六安發布賽馬計劃,圍繞擴投資、增動能,面向全市8個縣區政府、管委會開展月度監測、季度小考、半年會考、年度大考,對年度考評前三名,頒發年度奔馬旗。

每年度,六安將各領域所獲上級表彰激勵情況張紅榜公布,變化悄然其上:紅榜越來越長,發展增速實現了趕超。2019年,六安發展增速超過全省平均,2020年增速列全省第4,2021年上升到第2。

在六安市金寨縣斑竹園鎮橋口遠眺大別山(2021年11月20日攝) 汪誠攝

紅色、綠色和彩色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六安為此修建梅山、響洪甸等水庫,金寨縣曾經商貿發達的三大重鎮沉入水底,10萬人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從此金寨縣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一隅奉獻窺見一山深沉:位于大別山綠色屏障的六安,一邊是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和水庫;一邊是人均耕地不足1畝,發展受困。生態紅線不能碰,發展難題必須解,六安把始于紅色、發展綠色擺在關鍵位置。

網箱養魚曾是金寨縣流波?鎮的致富利器,響洪甸水庫超過七成的網箱在這里。2016年起為保護水庫生態,金寨縣痛下決心,眼前再難也得拆除網箱長遠護綠。兩個水庫3萬余只網箱被拆除,縣里共拿出3億元幫助漁民轉產謀出路。

近幾年,六安市霍山縣東淠河濕地成為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的棲居地,這種對環境要求苛刻的小鳥長期落戶于此見證著護綠的成效。2021年,六安空氣質量創有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比例87.4%、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為零。22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9%,達標率95.45%。

復綠護綠只是第一步,讓綠生根才是長遠。流波?鎮一汪碧波之上,大別山首座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加緊建設。電站建成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減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約2200噸。項目建設負責人說。

在六安市裕安區的安徽高迪循環經濟產業園,企業利用六安電廠產生的粉煤灰、爐渣、硅尾砂、硅尾泥、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出一塊塊AAC蒸壓加氣混凝土板材。這些板材是裝配式建筑建材,不僅原料是工業廢料,生產中還主要使用電廠剩余蒸汽,是綠色建材。產業園負責人說。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8.9%、公益林面積全省第1位、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居全省第1位、茶葉總產居全省第2位、水果產量居全省第3位……在此基礎上,六安推出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方案,大力培育特色農業。

六安瓜片,是六安流轉于唇齒間的城市名片。在當地抹茶小鎮,賣不上好價格的夏秋茶被研磨成粉,制成抹茶延續茶香,每畝每年可給茶農增加1500元到2000元的收入。九大仙草之首的中藥材石斛在大別山霍斛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破壁、凍干等技術,被制造成了飲料、牙膏甚至面膜。

近年來,六安市統籌推進紅色、綠色和古色等多彩旅游產品聯動發展。蘇維埃俱樂部、赤衛軍指揮部、革命法庭……行走在裕安區獨山鎮的紅軍街,讓人一下回到93年前六霍起義全面爆發第一槍的現場。紅軍街上小吃、民宿、傳統手工藝品等業態云集,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文旅街區。

十三五期間,六安市累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1800億元。

山依舊是那座山,人卻變了模樣。大別山曾用她的千里蒼翠守護了紅色火種,如今她又以綠水青山賦予這里金山銀山,讓這里從綠色生態佳變成彩色生態+,催生出豐富多彩的富民產業。深居高寒山區的農民搬遷山下,掛上農家樂的招牌、接上互聯網賣起山貨,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網上帶貨。

新興、革興和振興

投資5億元的LED/MiniLED新型顯示光源生產基地開工、投資6億元的高端化合物半導體芯片(一期)項目開工、年產20萬噸高效全速溶糖脂肽項目落戶、年產8000噸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落戶……去年底,六安迎來多個新興產業落地。

在去年的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一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引得參觀者紛紛駐足,這輛車正是六安造。生產、運營這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是位于六安市金安經濟開發區的安徽明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目前承擔的科技部可再生能源與氫能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膜電極量產工業化技術及裝備課題,被列入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專項工程。

在這次世界制造業大會現場,六安6家企業的氫燃料電池、直升機、渦軸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智能數字廚房、石斛系列加工等產品亮相。

我們主動出擊,不斷延伸產業領域,布局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的產業。六安市發改委負責人說。在六安,近年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動力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21年六安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4.6%,高于全省9.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3.4%,高于全省4.6個百分點。

數字的背后,有一種力量不斷生長:翻開六安市近年政府工作報告,改革創新是高頻詞。

近年來,六安積極推進336項重點改革,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省領先、創新開展河湖長制專項巡察、在全省首創林長制改革特色功能區、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國務院表揚,工程建設招標評定分離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

單是金寨縣,近年來被相繼列為22項國家改革的試點縣。以農村宅基地改革為代表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自然資源部認可的金寨經驗;探索農業小額貸款保證、生豬市場價格指數等新險種。

我們既要有法規意識、政策意識、風險意識,又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六安市市長潘東旭認為要善于向改革要效益、要紅利,進一步聚焦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來改革,破除瓶頸和阻礙,為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六安向先進求新法,常態化組織干部到滬蘇浙與合肥跟班學習、拜師學藝,并要求各級干部在交流學習中,將所見所聞轉化成自身的作業題,讓心得體會成為工作中的破難之法,將梳理出的問題納入改革清單。

曾經出門以天計的山里人以秒速擁抱世界,融長(長三角)入圈(合肥都市圈)。對接上海幫扶地,全力打造合六經濟走廊六安新城,六安推深做實攀親結故工程,與強者共舞。分析周邊城市重點產業鏈,梳理上下游關鍵領域重點目標企業清單,擬定短中長期招商計劃,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與生物醫藥、數字創意與現代服務業產業領域,組建5+1產業鏈推進組……

2019年11月,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落戶六安市舒城縣杭埠鎮,主要生產AMOLED柔性顯示觸控模組、LCM顯示觸控模組、商顯大屏、5G智能終端等產品,2022年全部達產后產值可達240億元。企業負責人說。

在安徽省2022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六安成為兩個做經驗發言的地市之一。這讓一些人意外,但更多人在期待。

六安城內,兩座千年古塔在南北大門巋然屹立,猶如船上昂首的兩根桅桿。老區振興趕超發展,輕舟將過萬重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