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期現貨市場將迎來全面融合新局面
期貨日報9月9日報道: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歷史機遇期,期現貨行業迎來了從場內到場外、從境內到境外、從線下到線上全面融合的新局面。無論是從期貨行業發展看,還是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下,期貨和現貨市場的進一步緊密結合,加快構建多層次的商品市場體系均是大勢所趨。
秋風送爽菊飄香之際,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于線上召開。作為行業盛會,一年一度的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不僅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也見證著中國期現市場的融合并進,同時為行業人士搭建起了深入的學術、技術、產業互動交流平臺。如何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加強期現結合,備受行業關注。
2012年,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茂通)只有5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到2021年營業收入已達480億元,十年來復合增長率達到28%。作為深耕大宗商品領域的供應鏈產業互聯網平臺,瑞茂通是如何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周期內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呢?9月7日,瑞茂通董事長李群立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分論壇上道出了其茁壯成長的密碼。他表示,困擾大宗商品企業經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波動,如何管理好價格,是所有大宗商品經營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其中價格管理既包含商品的價格管理,也包含匯率的價格管理、物流成本的價格管理等。企業以套期保值控制風險往往是控制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套期保值時間點也會不同。貿易規模不同,現貨和期貨的操作方式及思路也會不同,遇到的風險敞口也不同。他表示,正是期現結合的經營模式助力公司穿越行業周期,得到了快速發展。
近年來,除了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實現行穩致遠外,期貨市場與現貨交易場所的聯系也愈發緊密。8月31日,在第五屆世界油商大會之金融創新與期現合作 助推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現場,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的浙油倉單在上期所正式上線,意味著雙方平臺在信息、現貨資源互通的基礎上,打通了上期標準倉單和浙油倉單的雙向倉單資源共享和互通,為未來標準倉單與非標倉單的串換和互通奠定了基礎。
與期貨交易所聯系緊密的現貨交易場所還有很多,比如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與鄭商所、上海鋼鐵交易中心與上期所、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大商所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如今期貨交易所和現貨交易場所已呈現緊密相擁之勢。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表示,期貨交易所推出的鄭商所白糖基差貿易泛糖專區上期所浙油中心報價專區等創新業務模式,實現了期貨市場定價,現貨平臺交收,有利于產業企業綜合利用期現兩個市場,為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能。
此外,他表示,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頂層設計。期貨市場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和優勢,與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建設目標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大宗商品等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現貨是根,期貨是干,若想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交易規則,進一步加強期現結合至關重要。
9月7日,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英杰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白糖產業分論壇上,從食糖的角度解析了如何更好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他認為,建設全國食糖統一大市場,食糖現貨市場需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完善市場化交易平臺建設、運營和服務經驗,推動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促進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國際市場全面接軌;要先統一食糖期現貨市場建設的基礎要素,發揮期現貨市場應用科技創新手段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功能,讓期貨市場的價值發現以更具體的方式、更豐富的場景服務于實體經濟;打造深度服務各類涉糖企業的全周期、全要素的一體化產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交易流通、開放共享等基礎性制度和規范性標準。
多位專家學者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期貨交易所與現貨交易場所可以完美形成互補態勢。前者可側重于大宗商品交易,后者可側重于大宗商品交割,兩相配合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大宗商品、重要物資的供應鏈貿易和管理服務體系,有助于夯實國家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能力,促進大宗商品的高效配置、高效流動、高效增值。
無論是從期貨行業的發展看,還是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下,期貨和現貨市場進一步緊密結合,加快構建一個多層次的商品市場體系均是大勢所趨。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歷史機遇期,期現貨行業迎來了從場內到場外、從境內到境外、從線下到線上全面融合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