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落地還要構建生態圈,移動機器人保險藍海競速開啟?
如今移動機器人也有保險了,并且保險公司與移動機器人企業破圈合作步伐加快。10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自9月中旬,移動機器人首份商業保險落地后,優艾智合機器人聯合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又馬不停蹄地成立了移動機器人保險生態伙伴圈,旨在加速移動機器人保險在行業內落地。
移動機器人保險保什么?保險公司通過與移動機器人企業、行業聯盟、再保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移動機器人保險會成為一大趨勢嗎?一款創新保險產品的落地,在產品設計、定價等維度的難題如何攻破?
移動機器人保險保工傷重疾三責
提到機器人,很多人并不陌生。然而,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移動服務機器人,具有移動功能是移動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的顯著區別。
今年4月,中國移動5G機器人在方艙醫院上崗,可以無接觸送餐、送藥。8月,小米發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亮相受關注。更為常見的是,在商場、飯店中也會看到移動機器人傳菜生。此外,在國家智能制造戰略背景下,移動機器人也成為智能工廠物流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不過,作為新興科技產業,移動機器人風險具有特殊性,傳統保險產品難以滿足其風險保障需求。據了解,優艾智合機器人近期與中再產險、人保財險及鼎和財險聯合推出國內首份針對移動機器人的商業保險移動機器人質量責任保險。
這份移動機器人保險保什么?和傳統保險條款類似,工傷重疾三責的保障責任樣樣都有。移動機器人自燃或碰撞造成產品本身的損失成為一大風險隱患,對此,該保險保障范圍主要包括熱失控、機械、電氣風險等風險。由于目前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有少部分布置在公網,長期來看,網絡風險的保障需求也客觀存在,因此該保險還拓展了網絡保險作為附加險,賠償黑客攻擊導致數據恢復以及軟件修復、優化、升級產生的費用。
為什么要給移動機器人上保險?近年移動機器人市場發展步入快車道,隨著移動機器人產業在各行業的規模化應用部署,迫切需要完善的保險體系來與之配套。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聯盟秘書長李進科介紹。
從產業端來看,科技與金融相互賦能形成全面保障,有利于加速移動機器人的全面落地和發展。
中再產險深圳分公司助理承保師杜康提到,為機器人投保可以增加終端對企業產品及方案的信任,在同等的條件下,移動機器人終端應用方會傾向于有保險的方案,萬一出現事故,保險公司迅速啟動保險賠付,各方不會因為現金流問題出現推諉,保費的高低也是保險公司基于真金白銀的賠付做出的判斷,也可以為移動機器人使用方提供安全方面的參考指標。
航向藍海需險企聯手多方完善保險方案
開辟移動機器人保險這一航道的背后,是國內移動機器人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中國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銷售規模從2015年的12億元到2021年的126億元,實現了10倍增長。另據GGII(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的報告,2021-2025年中國工業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超45%,到2025年中國工業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0億元。
移動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給保險業提供了怎樣的新市場?移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會推動保險業需求上升,創造出一些新的市場機遇,體現出科技重塑風險,風險創造保險新需求這一態勢。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表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認為,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是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更是保險面臨應用場景的發展趨勢,因此移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給保險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保險公司通過與移動機器人企業、行業聯盟、再保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產品會成為一大趨勢。
對于保險公司通過和行業、科技企業以及再保險公司聯合進行產品開發這一形式,王民也認為,未來這會成為常態,特別是對于一些新興風險,由于企業比較了解該類風險,再保險公司進行再保風險支撐,可以解決保險公司對于新興風險不確定性較大的擔憂。
不過,隨著一款創新產品呱呱墜地,要想業務進一步滲透還有待各方持續探索。另外,在產品設計、定價等維度,對于行業內躍躍欲試的保險公司而言,也有一定的難題待攻破。王民表示,新產品的開發必然會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既往數據缺失、定價難的情況,都是比較常見的。
智能化使得機器人本體與人的操作權限分離,再引入智能聯網時,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在厘清責任時帶來很多困擾。如果出現損失責任,無法確定是機器人的本體責任,還是人的操作指令,如果機器人是智能聯網的,是否網絡系統責任,更不容易界定。此外,由于機器人產品結構、性能、成本同傳統機械存在一定差異,風險爆發點也不同,很多情況都不會賠付。對于移動機器人保險落地、推廣的難點,謝遠濤分析表示。
因此,移動機器人保險落地進程開啟要想加速模式,仍需要保險公司與行業產生協同效應。王民認為,需要由行業和掌握數據的企業同保險公司一起去分析、發現風險,并一同完善保險方案。這樣才能讓保險公司做好風險識別和相關風控的管理,降低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從產品創新角度之外,王民還認為: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對于當前落地的這款移動機器人保險產品而言,‘我們’理解是包含了第一方損失加第三者責任的復合型保障,把它定義為責任保險是否合適,可能也需要保險公司從合規的角度進一步考慮。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