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聞聯播】臨邑: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綠色低碳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也是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山東綠色低碳轉型的總體方向,支持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正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產能,健全財政政策,為全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經驗。
近日,位于臨邑縣的省重大項目——恒源石化高端碳材料產業園進入設備安裝前的關鍵施工階段,項目現場吊車林立、搶抓工期,預計明年6月份建成投產。
恒源石化退城入園轉型升級辦公室主任馬傳波告訴記者:我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發展路線,舍棄了之前地煉加工的部分,選擇了技術更先進、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精細化工,來生產制造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關鍵原料高品質針狀焦。
作為山東第一批退城入園轉型升級項目,產業園規劃新建的工藝裝置能源消費量為23.64萬噸標準煤,低于此前淘汰的28.22萬噸,實現了能源消費減量替代。
臨邑縣發改局能源專班負責人國雪濤說:為我縣在綠色化工產業發展中提供龍頭企業充分發揮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壓艙石作用,并為其他化工企業在轉型中找準定位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今年,山東實行嚴控兩高、優化其他能耗雙控工作機制,在明確兩高行業范圍基礎上,對全省5308家兩高企業逐個摸清產能、裝置、產量、能耗、煤耗等底數。新上兩高項目,必須落實產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個減量替代,且替代源必須來自兩高行業項目。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工業處副處長石紹達表示:‘十四五’期間,如果能把兩高行業能耗降低10%、質量效益提升10%,整個工業能耗將降低8%、產值將增加1萬億元,并帶動近5萬億元的投資規模。對我省實現‘雙碳’目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意義重大。
除了加強能耗管控,山東還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資金綠色導向作用,在全國率先建立財政涉企資金綠色門檻制度。華盛中天是一家鐵路專用養護機械生產企業。去年,他們因環保問題,被主管部門督促整改,這限制了企業申請各類財政獎補資金。
沂南縣工信局技改科科長張玉彩說:我們嚴格把關財政扶持資金流向,防止財政扶持資金流向節能環保不達標、損害生態環境的企業和項目,確保財政扶持資金投向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
在綠色門檻制度的倒逼下,企業加大投入,新上環保在線檢測設備。鑒于企業已整改到位,相關部門會商后,重新恢復了企業信用。
華盛中天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鮑桂剛告訴記者:‘綠色門檻’制度讓我們意識到了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的必要性。今年我們申報了各類財政獎補資金100多萬,全部用到了設備智能化改造、綠色工廠建設,確保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目前,山東已制定綠色門檻標準,明確列出7類優先支持情況和6類不予支持情況。2019年以來,山東已向各市清算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116.15億元,返還90.61億元,兌現生態補償資金30.68億元,有效調動了各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山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楊士祥表示:省財政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環保政策要求,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優化綠色門檻,推動健全節能環保信息動態共享機制,便于綠色門檻的審核把關,引導促進企業筑牢綠色發展理念,形成支持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
閃電新聞記者 于凡 孟凡東 德州臺 喬興華 報道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