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中美青少年足球差距
原標題:我們看到的中美青少年足球差距
大家好!
去年回國大半年,滴答有幸跟著培養市隊的俱樂部球隊練了半年。此前,他在紐約州一個很好的球隊。我們有機會看到,中美兩國高水平的青少年球隊的狀況,今天先借著國足輸給越南,聊聊青少年足球。
說到足球,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歐洲列強和南美,但美國也是足球強國。最新的FIFA的排名是11名,比德國都要高一名。只是因為在美國其他球類,橄欖球、籃球、棒球、冰球這四大王牌太強勢,足球被壓得抬不起頭。即便地位如此之低,從青少年培養上看,足球土壤依然是非常深厚的。
一 培養和選拔體系
滴答回國前,在西紐約州最好的球隊之一。地點在美國最北面了,天氣寒冷,一年只有一半時間能在戶外踢球,但足球人口很可觀,
孩子們踢球都是從鎮上的俱樂部開始。從五歲開始就有球隊,每個年齡段都有有6到8支甚至10來支隊伍,一直到高中。
球隊分很多層次,主要的有兩層,普通的house team 和 Travel team。
House team就是純業余愛好,一周一次訓練,周末再來一次比賽,隊員參差不齊,教練就是家長志愿者,水平自然很一般。
Travel team屬于選拔性球隊。每周要訓練兩到三次,而且里面還要分層,兩到三層,特別厲害的球員組成一支王牌球隊,代表這個鎮的最高水平。所謂Travel team,就是到處打比賽的球隊。
Travel team 的教練們,會經常看比賽,從里面物色苗子。
到高中階段后,就會有校隊,俱樂部的隊員們,會選拔進校隊,代表當地最高水平。俱樂部的教練們,也會在高中校隊執教。
美國各個大學球隊的球隊教練,會在高中的比賽時觀摩,尋找種子選手。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就有機會獲得特長進大學的機會。
所以,這是一個完整系統的培養和選拔鏈條。
說回青少年階段,鎮上俱樂部每年會有一次大規模的try out (選拔),這對想提升球技,或者搞足球特長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年最大的事情。選拔不僅面向本鎮孩子,周邊鎮上的孩子,也會來挑戰。尤其是這個鎮的球隊水平足夠高的話。
有意思的是,教練和家長探子們,在家長中穿梭,打聽球員和競爭球隊信息。一旦看上了,賽后會找到家長聊,或者搞到家長電話號碼。
滴答從五歲半開始在各種球隊踢球,先在本鎮的普通球隊踢,然后到travel team 踢了一年,球隊成績一般,就很想去水平更高的球隊。
有兩個目標。一是本鎮最厲害的travel team。這是一支組建了很多年的球隊,五六歲開始選苗子,我們懵懵懂懂不了解,錯過了。里面有幾個拉美國家移民孩子,技術非常好,而且配合很熟,在當地小有名氣。
另外一支球隊,我們也是偶爾從家長朋友那聽到的,是隔壁郊區鎮俱樂部的Travel team。口碑很好,教練水平很高。
兩個鎮的travel team 選拔都參加了。最熱的暑假,人山人海。競爭很激烈,幾百個孩子,都想進到本年齡段,最頂尖的那支隊伍。
有兩個球員印象很深,一個小小個子的拉美移民孩子,跑起來飛快。另一個,是白人孩子,安安靜靜的,從不說話。
這兩人的共同特點是,一旦拿球,如入無人之境,多次從自家球門帶到對方球門里,沒人能攔得住。
我們還參加了另一個,代表郡參加紐約州比賽的俱樂部,感覺他們缺乏根基,而且價格昂貴,放棄了。
各個鎮的選拔,時間是錯開的。全部結束后,教練們就開始搶人了,給家長打電話,讓盡快做決定。家長們也相互打探消息,有沒有選上,去了哪個球隊,哪個好隊員被誰搶走了等等。
最后,兩個球隊都選上了。本鎮王牌球隊的教練,感覺更有江湖氣,而且他們圈子很小,基本就只用他挑中的那些球員,偶爾有一兩個位子開放,我們擔心滴答進去也融不進去。
我們都更喜歡郊區鎮球隊,組織和教練都非常好,友善謙虛,是紐約州有名的教練。而且更開放,球隊每年都洗一輪,優勝劣汰,所以才會有位子。
我們最后選擇了郊區鎮的球隊。
球隊水平果然很高,高手云集,這個鎮人口少,但教練很用心,從周圍鎮網羅了一批苗子。教的很用心,這是滴答最喜歡的一個團隊,孩子們很友善但競爭激烈,拼搶兇狠。在賽季的前半程,他們隊從未遭遇像樣的對手。整個球隊都摩拳擦掌,準備拿下西紐約州最強球隊的招牌。
但很不幸,2020年2月份,最后一場熱身賽后,遭遇疫情,訓練和比賽都中斷了,所有巡回賽一個一個取消,隊員們和教練家長都很郁悶。
二 回國看到的青少年足球
回國的大半年,滴答很幸運能進到培養市隊的球隊訓練,但第一次試訓,滴答同學就被暴擊,球隊20來個孩子,他的技術不算最差,但肯定是倒數。
國內這幫孩子,腳下功夫很好,而且很能跑。這讓我們挺詫異的,不知道國內十一二歲孩子腳下功夫這么好,剛開始滴答有時候都搶不到球。
而且速度很快。南方城市,球員個子普遍偏小,滴答在里面最高的之一。但比他矮了快一個腦袋的隊友們,跑起來都拉風,滴答同學剛開始就像一只笨重的大熊,慢半拍。
我們安慰他,這是200萬人口里選拔出來的孩子們,當然技術好。而且,你擅長草地,對這邊的硬場地可能不大適應。
但這讓我對國內足球有了新的認識。有這些高水平球員,氛圍很好,投入也很大,要是這種氛圍一直持續下去,相信再過幾年,中國足球的表現會驚艷世人的。
但后來,這種樂觀慢慢消退了。這次國足男隊輸給越南,被罵慘了。也印證這種不樂觀,從青少年足球開始的基石并不牢固,下面,我來說說樂觀消退的原因。
球場太少
這是國內足球跟北美最直觀和顯著的差距。
記得在北京時,滴答很愛踢球,偌大的勁松社區,就是找不到一塊足球場。后來我們搬家到北師大附近,終于能蹭上大學的體育場,感覺就像中了五百萬。但學校最好的主足球場,從來都沒對公眾開放過,孩子們偶爾晚上跑上去,也會被工作人員吼出來。
廣東這個特區城市好一點,但足球場還是奢侈品,尤其是真草坪的球場。一個200萬人口的城市,也就那么幾塊,而且很少對外開放。
美國這一點強太多了。我們之前住的鎮,人口密集,球場分好幾處,有20多塊草坪,這還不包括每個中小學自己都擁有的足球場(也是對周圍居民和球隊開放的)。
后來我們去別的鎮比賽,才發現人家的豪放,有一次去一個不知名的小鎮,開車進去后,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足球場,真的是一望無際,估摸著有幾十個大大小小足球場。球場都有編號,我們開著車繞了兩圈,才找到比賽球場。
后來滴答到郊區鎮的球隊,也是幾十塊草坪,大到換場都要開車。另外,每個鎮的俱樂部,都還有自己的冬季室內足球場,一般是兩三個場館,四五個塑膠場地。
妹妹跟著哥哥踢球
一個鎮的人口并不多,多的像我們住的鎮,12萬人;小的鎮,像滴答后來去的郊區鎮,只有3萬多人。這也就是北京一個小一點的街道辦或者大一點居委會的人口,所以,美國孩子所擁有的足球資源,遠遠多于國內。
大家批評中國足球,包括青少年足球體系的培養,往往忽視這些基礎設施。沒有球場,一切都是白搭。你不可能指望孩子們在小區和街道上,能把球技練出來的。如果有的話,那也只是特例和奇跡。
球員太少
這是讓我特別意外的地方,我以為有政府的重視和推動,那么大基數人口,加上經濟富裕了,會有很多孩子去踢球,但其實不是。
在小齡階段,感覺還可以,體育場經常人潮洶涌,但隨著孩子年齡減長,人數就越來越少。尤其到五六年級,面臨小升初,很多隊員們,就再也不回來了,都走向了激烈的學業競爭之路。我跟球隊家長們交流,大家對這也很無奈,說到初中后,踢球的孩子會更少。
十一二歲,是青少年足球培養和選拔的關鍵年齡段,但小升初和中學的學業壓力,把這個培養體系攔腰斬斷了。
美國和加拿大的孩子,到中學后也有學業壓力,但沒有這么嚴重。孩子們會集中火力,譬如原來練冰球和足球兩樣的,可能就得選一個。但為了學業就徹底放棄體育專長的,并不多見。
比賽太少
缺乏場地,沒有足夠的球員,比賽自然就搞不起來。這也是滴答在國內球隊最深的感觸,比賽太少了。
滴答在美國的Travel team,就是到處打比賽。每周末都有一兩次比賽,有時候平時還會加一場比賽。不是本隊的比賽,而是跟其他鎮的球隊。比賽的裁判,必須是經過培訓持證的裁判。而且,每次比賽前,裁判都要檢查隊員們的證件,查看名字和年齡。
最終目的,是每年四月開始,到八月底的各大巡回賽。各個鎮都會舉辦自己的巡回賽,擺個擂臺,邀請各路英豪來比武。周圍鎮的球隊,都會報名來參加。像一些傳統足球強鎮,成為頂級巡回賽,會吸引更多強隊,甚至隔壁加拿大的球隊來比賽。
巡回賽就是這個鎮的節日,一般從周五晚上,一直打到周日下午,決出各個年齡段的冠軍。這些巡回賽,都是要經過全國聯賽的認證,每場比賽都是拿證的專業裁判吹哨,所以,比賽積分很重要,
教練會跟家長商量,選擇哪幾個巡回賽去參賽。這個選擇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有的是為了練隊伍,有的是為了拉分數排名,有的是為了挑戰心目中的王者。
像西紐約,長年累月,會形成一些王牌球隊。其他球隊,就以能擊敗他們為目標。
在國內球隊,雖說水平很高,但對手太少,在整個市里面,能較量的,就是那么兩個俱樂部球隊。想打高水平比賽,就得在珠三角跨市比賽。
所以,拿人口來談中國足球沒啥意義。美國一個鎮幾萬人,就能搞出一兩支這種球隊,國內一個兩百萬人口的發達城市,也才能搞出一兩支這個水平的球隊,人口的價值就被消減了。
中美球隊誰能贏?
比較滴答參加的中美這兩支球隊很有意思。
有一點讓我有點困惑,國內球隊之間的比賽很少進球,經常是1個球,或者兩個球,鴨蛋的時候也多。但紐約州的比賽,場場都有進球,經常大比分,即使是高水平球隊比賽。
我很納悶,后來發發現可能是中美青少年踢球方式和目標不一樣,可能國內球隊更強調集體配合,早早強調體能和戰術的訓練配合等技能。
美國球隊,在青少年階段,更多在放飛球員的天性。也有很多配合和戰術的訓練,球隊不斷的演練和打磨戰術配合,比賽時教練在場邊也是大吼大叫。
但球隊個性更鮮明,鼓勵特立獨行。在郊區鎮球隊,有三個球員印象深刻,一個是我之前說到參加選拔的那個天才球員,他后來也被挖到這個球隊。
另一個黑人孩子,高高的,腿長,速度極快,就像豹子一樣,經常沒反應過來,他已經拿球過人得分了。
還有一個拉丁裔小孩,也是從另一個鎮挖過來的,矮矮胖胖,一頭卷卷的黃毛,我們叫他推土機。因為他超級愛盤帶,動作極其花哨,經常拿著球就不離腳。但技術真的很好,就跟推土機一樣,拿著球就能一路推到對方球門口,很少人能從他腳下斷球。
這樣的球員,在球隊都是很受鼓勵的,從沒人說你要多傳球,給隊友創造機會。孩子們各有所長,有的擅長遠射,有的擅長蹲守找空擋。
隊伍中的競爭氛圍很強,孩子確實個性十足,都想多進球,而且含不掩飾。經常有隊員在前場一人盤帶突破,完全不管隊友。只要你突破了,或者打門了,教練都會大加贊賞,不管是不是吃獨食。
所以,整個球隊和球員都顯得很有攻擊性,不是遇到對方攔截圍堵就傳球,而是喜歡單打獨斗,或者死纏爛打。身體對抗非常強烈,幾乎每場球都會有隊員受傷。
我經常會去思考和比較這種差異。我們家長經常說,足球是一個集體運動,需要團隊和配合。但在青少年階段,可能更需要去發掘培養天才,需要展現天賦和靈感。
后記
很遺憾,滴答在這兩支優秀的球隊都沒有長呆。疫情對體育沖擊最嚴重,西紐約那支球隊,雖然這兩年沒有了大型巡回比賽機會,但一直在保持練習,實力依然不俗。
這兩年,我們也跟那位保持聯系,他很高興滴答回國后,能找到高水平的球隊跟著訓練。在加拿大后,又找到新的球隊。最近,我們約著暑假能去他的隊伍切磋,希望能成行。
:
第一篇: 作為男人在美國約會必須具備的五種素質,一位白人的親身經歷
第二篇: 為什么說口罩戴反了還不如不戴?
第三篇: 疫情肆虐,美國人什么心態?驚嘆中國十天建所醫院
第四篇: 美國日常生活開銷有多大? 以我在洛杉磯為例
第五篇: 美國人的夢想與中國人的夢想有何不同?
-推薦我們的另一個公眾號: 這才是日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