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天眼 創新)天眼創新技術,
如果說有一個地方四季如春,那一定是澡堂。眼下隨著氣溫跳水,“一秒入冬”模式開始,未來幾個月,年輕人又可以滿心歡喜出入所謂的“大保健”場所了。
曾經十多年前中年大叔們才沉迷的娛樂活動,如今已被新一代年輕人占領,在湯泉會館享受著沐浴、足療、喝茶、打牌多元一體的休閑……從穿上寬松的衣服,將自己不適的肩頸與后背暴露給師傅的那一刻開始,這代年輕人就已經被養生保健經濟“傍”上了身。
新養生催熱洗浴保健 洗浴大省南方過半
談及中國的洗浴文化,據現在已有上千年歷史。西周時期,人們除了潔身凈體,還賦予其隆重的文化禮儀。南北朝時則開始出現公共浴室,隨著沐浴文化在唐朝發展到頂峰,洗溫泉、中藥泡浴、蒸汽浴也開始出現,并在民間流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洗浴行業得到迅猛發展,早期以解決居民洗澡問題而存在的大澡堂子徹底脫胎換骨,變成了愈發講究的“洗浴文化”。各類養生會館、洗浴中心把經營范圍開設得越來越廣,裝修越來越豪華,日式風、北歐風、摩洛哥野奢風,各類沖浪浴、脈沖藥浴、芬蘭浴、冰蒸等,開始成為年輕人獵奇打卡的主角。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27日,我國已有47萬余家為在業、存續、遷入和遷出的洗浴相關企業。其中,貴州以16.4萬余家位居全國之首,約占全國洗浴相關企業總量的34%;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分別以3.8萬、3.2萬、2.8萬、2.5萬余家洗浴相關企業位列前五。河北、遼寧、廣東、浙江、四川也分別上榜,各省內均有超1.2萬家洗浴相關企業。相對傳統觀念里更喜歡澡堂文化的北方,南方洗浴產業增勢迅猛,全國前十的洗浴大省里,過半位于南方地區。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發現,目前我國洗浴行業整體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相對抗風險能力不強。但因為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使得行業內相關企業數量保持持續增長。
天眼查數據統計,十年來我國洗浴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整體呈上漲態勢。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眾對健康和養生的關注度普遍提高,洗浴相關產業也增速迅猛。其中,2021年洗浴相關企業注冊數量達到歷史峰值約14.4萬家,同比2020年增長超過66%;綜合來看,集中在近三年成立的洗浴相關企業數量,占比達到洗浴相關企業總量的一半以上。
北搓南捏 洗浴文化誰更正宗?
洗浴文化自古有之,而搓澡作為其中的一門重要手藝,也被傳承到了今天。
如同“粽子、湯圓的甜咸之爭”一樣,南北方由于文化差異和風俗習慣不同,在搓澡洗浴的文化理念話題上,也產生了有趣的派系之爭。像以沈陽為中心,輻射東三省的“北派”搓澡講究大開大合,力求搓走皮膚和筋骨上的污垢,促進皮膚血液循環;而以揚州獨領風騷的“南派”則更講究細膩周到,技術、力量盡在方寸之間。
東北:豪橫裝修百姓價位 “高手思維”拿捏顧客心理
作為人們口口相傳的“全國洗浴中心”東北,大大小小的洗浴門店就像北上廣的便利店一樣隨處可見。洗浴文化也同二人轉、冰雪景觀一樣,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地域名片,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南方輸出著北派文化。如今不少南方的洗浴中心,也能看到如“自助餐、搓澡、紅酒浴、大堂留宿”這類東北洗浴的傳統項目。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洗浴相關的企業數量為3.1萬余家,占比全國洗浴相關企業總量的6.6%。其中,近8成的企業類型與居民服務、住宿和餐飲業相關。

東北洗浴聞名遐邇,除了其津津樂道的澡堂文化,另一面也得益于其裝修得金碧輝煌,甚至可以說是內卷到奢華的“里子”。從溫泉汗蒸到養生會館,從中式、泰式再到摩洛哥風,在東北的洗浴中心里,各類風格、設備、用品應有盡有,滿足泡、搓、按、蒸一條龍。
相關點評行業報告曾統計,全國僅有10%的洗浴中心占地超5000平米。其中,東北排名靠前的洗浴中心里一半都可以達到這種標準。對比天眼查企業數據來看,東北三省的洗浴商家實力也確實更雄厚。據天眼查統計,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注冊資本在500萬-1000萬、1000萬以上的洗浴相關企業總量占比達到了8.7%,明顯領先于洗浴大省的貴州、江蘇同區間注冊資本水平。
盡管會館裝修豪華高貴,但在東北洗浴本身卻并不算貴。以東北洗浴的“天花板”沈陽為例,天眼查數據統計,目前沈陽洗浴相關企業超過2800家,約占整個東三省洗浴相關企業總量的9%。在這里,就算是高檔型洗浴中心,單人浴資門票也就從40多元到百元不等。像沈陽的洗浴地標“雅致”,單人洗浴+自助晚餐也只要189元。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認為,親民的價格、貴族般的享受、健全的設施,讓東北的洗澡發展成了百姓日常生活文化。另外,東北洗浴提前完成從傳統澡堂到豪華洗浴,再到休閑療養中心的進化,讓其服務不僅包括傳統洗浴汗蒸和按摩項目,連影院、KTV、書店、麻將館、海鮮自助、美發美甲等綜合業態也覆蓋,這讓東北洗浴成為了國內洗浴養生行業的“弄潮兒”。基于“客戶視角”的洗浴文化,再配上老少皆宜、功能全面的場景服務,有效帶動了東北洗浴經濟的快速發展。
相關洗浴數據報告曾顯示,我國洗浴行業的整體消費為1400億元,單單沈陽這一座城市,就消費了18億元。相對一些南方城市,洗浴旺季消費額達淡季10倍的爆發式現象,在大連、沈陽、哈爾濱、長春這類北方城市洗浴,全年都維持著較為平均的消費水平,旺季消費最低只比淡季多10%。值得一提的是,20-30歲的年輕人正成為東北洗浴消費主力,高學歷也正成為洗浴人群的新特征,未來東北洗浴的消費潛力將更大。
揚州:專業專利立身 “非遺級別搓背”亮絕活
相比北派搓澡關注技術,注意力道,南方的搓澡則更講究細致,甚至有“八輕八重八周到”一說,這點以揚州的洗浴理念最獨具一格。
揚州傳統修腳搓背等技藝名噪天下,并傳承數百年。乾隆曾題詞:“揚州擦背,天下一絕,修腳之功乃肉上雕花也。”2015年揚州《沐浴擦背技術要求及服務規范》正式列為國家行業標準,2018年揚州傳統搓背術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八輕八重八周到”是揚州搓背的精髓所在。經過千百年來傳承,每一位老師傅在搓澡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律節奏:既要求角度、力度、速度,“三度”和諧統一,也講究輕而有感、重而不疼、輕柔護膚、重按健體的養生保健技巧。
作為揚州的國標產業和經濟名片,疫情沖擊下,揚州洗浴行業曾一度遭遇困境。對此,揚州曾發布《關于支持接觸性居民服務業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八項措施》,為洗浴足浴服務、理發及美容服務、養生保健服務等接觸性居民服務業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復工復產,以及政府推出的商家復蘇優惠政策,讓揚州的洗浴生意再度紅火起來。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揚州洗浴相關企業數量為1950余家。其中,集中在2022年前三季度注冊的洗浴相關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020年全年洗浴相關企業注冊總量的1.1倍,預計2022年將迎來疫情后的企業注冊新峰值。

與源遠流長沐浴文化齊名的,還有揚州老浴堂的傳統絕技修腳術。在揚州街頭,隨處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足療店,20-30元就能做個舒服的足療和修腳。天眼查研究院綜合“洗浴、汗蒸、桑拿、足療、按摩”等多個經營范圍進行統計,發現揚州集合了洗浴和足療服務的相關企業數量更多,總數超過4700家。其中,83.9%為個體工商戶,13.5%為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洗浴界的標桿城市,揚州洗浴相關的專利信息數量高達700余個,約是沈陽洗浴相關專利信息數量的1.9倍,其相關專利的類別主要分布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領域。
千億市場 如何捷“足”先登
比起南北文化差異大、儀式相對隆重的洗浴搓背來說,足療這項簡單休閑項目,可謂是“南北通吃”。
2020年足療行業報告曾做出統計,2020年我國足療店數量超過百萬戶,市場份額突破7000億元,從業人數近三千萬。國家更是印發了《足療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各地方也出臺相應政策提高足療保健的行業滲透。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110萬余家足療相關企業。江蘇、山東、廣東、四川、河北是全國排名前五的足療大省,五省內足療相關企業占比全國足療相關企業總量近4成。江蘇和山東一馬當先,省內足療相關企業均超過10萬家。

相對于行業火爆,但卻沒有醞釀出幾家真正成規模企業的洗浴行業,足療產業在國內遍地開花。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頤而康、華夏良子、天之道、千子蓮、足生堂等都是足療足浴行業的知名品牌,不少在國內擁有幾百家連鎖店面。曾經紅極一時的重慶富僑還遠赴澳大利亞上市,成為了“中國足浴第一股”。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隨著生活工作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開始用“泡腳取代泡吧”,足浴按摩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未來健康養生觀念年輕化,消費人群擴大化是必然趨勢,足療也將從單一的行業功能向場景化服務轉型,如結合了養生保健、健康餐飲、聚會娛樂、美容整合等業態為一體的綜合休閑社交場所將是新發展方向。
以“腳都”長沙為例,天眼查統計,目前長沙擁有1.3萬余家足療相關企業,頤而康、天之道都是當地的網紅品牌。在長沙的足療店,足療師除了掌握泰式古法、經典艾草足療、足底精油按摩等多類手法外,店內還有紅油抄手、烤冷面等各類美食供應,同時還有私人影院,K歌衍生服務等。通過一站式服務,超值滿足客戶需求,長沙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足療特色和風格,也擺脫了傳統足浴水平低、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目前國內洗浴足療行業正漸漸擺脫野蠻生長,在監管和扶持的力量下有序向精品產業發展。對此,天眼查研究院分析建議,隨著目標人群趨向年輕化,目標階層和消費習慣也開始改變,企業商家不僅要重新思考和把握消費者訴求,也要更新思路,從服務理念、運營效率、營銷玩法和內容創新上做更多嘗試;而對于連鎖品牌,如何加強從業技術培訓和資質認定標準,加強員工關懷并留住企業人才,也是一個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