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錯過(五四運動青島回歸了嗎)五四運動對山東青島的影響,
原標題:“五四”以后青島主權回歸中國,陳干:收復青島關鍵人物
□劉宜慶
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政府正式從日本軍方手中收回對青島的管轄權,這標志著歷經(jīng)德、日兩代殖民主義者統(tǒng)治了25年的青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
陳干,山東昌邑人,字明侯,年少胸懷報國之志,投筆從戎。陳干的一生,最為時人稱道的是于1922年對日本外交談判,成為收復青島乃至山東主權的關鍵人物。
收回青島
魯案砥柱據(jù)理力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對青島蓄謀已久的日本,趁德國無暇東顧,在膠東半島開辟了日德戰(zhàn)場。日軍打敗了德軍,取代了德國在青島的地位。日德戰(zhàn)爭期間,陳干奉命調(diào)查日德戰(zhàn)區(qū)人民死傷和財產(chǎn)損失情況,匯集成《歐戰(zhàn)拾遺》一書。
1916年,袁世凱死后,黎元洪出任大總統(tǒng)。陳干一度任山東省政務廳長,翌年辭職退居青島,投身反日愛國斗爭。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因山東問題引發(fā)五四運動,內(nèi)懲國賊外爭主權的愛國運動席卷全國,中國與會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中日代表經(jīng)過談判簽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1922年3月,時勢再次將巴黎和會代表王正廷推向外交斗爭的風口浪尖,他被北京政府任命魯案善后督辦,主持接收山東權益。9月5日,黎元洪任命陳干為魯案中日聯(lián)合委員會第一部委員,交涉日本歸還山東問題。
陳干
陳干在對日談判的過程中,不畏列強欺壓,他表示:“對魯案應爭主權,不爭浮利。爭土地不爭房子。爭永遠不爭暫時。寧受其強權一時壓迫,決不由我輩認可半個字。”他堅持先收回再談開放。在談判中,他對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軟弱、無能甚至腐敗非常痛心,指出:“中國外交多敗于奴性外交,此后糾正辦法,只有倡主性。蓋我不為奴,孰得而奴之。”
陳干在查閱第三十八次談判會議記錄時,意外發(fā)現(xiàn)王正廷與日本簽訂“別紙約定案”,允將中日間電報通訊及海陸聯(lián)絡、增設,悉與由中日兩國共同處理。陳干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之后,致函王正廷,提出“別紙約定案”與魯案無關,“閣下為魯案善后督辦,并非為全國善后督辦,且因一區(qū)區(qū)青佐線(青島至佐世保)將全國交通送出,亦太不值。”陳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最大限度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據(jù)理力爭,如期完成收回青島協(xié)定簽字。
1922年12月1日正午,中日魯案交涉委員會第一部委員舉行最后一次會議。中日雙方彼此校定《山東懸案細目協(xié)定》正文及附件之后,由王正廷和中方第一部委員陳干、唐在章、徐東藩代表中國政府簽字。協(xié)定明確規(guī)定:青島于12月10日正午交接,日本駐青島守備軍在交接以后20日內(nèi)撤盡。中國無償收回德占青島的公產(chǎn),對收回日占青島公產(chǎn)和膠濟鐵路卻付出了6100萬日元的代價。
山東權益雖由中國收回,但日本在山東繼續(xù)享有種種特權,這使王正廷的山東外交遭到國人許多尖銳批評,而他的對手日本駐華公使小幡酉吉也同樣在日本國內(nèi)被指控為“屈辱外交”,這說明中日間的這場較量應該是互有勝負。
由于陳干在外交談判中不屈不撓,抱定為山東“看家護院”的使命,所作所為得到官方和民間的一致好評。康有為振筆雄書“魯案砥柱”贈予陳干,以志旌揚。
青島接收后,陳干將辦理魯案交涉時往來的重要函件匯集成冊題名《魯案》。
陳干將辦理魯案的重要函件匯集成冊題名《魯案》。
節(jié)外生枝
深入嶗山招安孫百萬
日本人明著一套暗地一套,為中國收回青島不斷地制造麻煩。日本軍人勾結(jié)盤踞在嶗山深處的土匪頭子孫百萬,制造了綁架案。
1922年11月,青島防務接收仍沒有確定,嶗山的孫百萬土匪隊伍“膠東游擊隊”卻已經(jīng)進入市區(qū)。日方首先裁撤了李村、四滄一帶的警力,由日本浪人縱匪下山,然后由日本日金銀行出資20萬大洋讓孫在位于中山路附近的三義棧設立“機關”。
孫部2000余名土匪進城后,搶劫商號,引發(fā)社會動蕩和百姓恐慌。為安定社會,身為青島商會會長兼青島自治籌備會理事長的隋石卿決定只身去三義棧會孫百萬,試圖出錢讓孫部撤離市區(qū),被孫拒絕。11月30日,隋與從濟南來青的監(jiān)收專員茅少甫在順興樓被孫匪綁架至嶗山,并密謀在青島接收日,綁架中方接收專員制造全市混亂。
次日,剛升任外交部總長的王正廷得知該案后,立刻嚴重警告日本公使和青島守備軍司令,要日方承擔全部責任,立即歸還人質(zhì),同時令進駐青島的2000名軍警做好武力解放人質(zhì)的準備。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派誰去嶗山深入虎穴好呢?危急關頭,方顯英雄本色,陳干挺身而出,決定招安孫百萬。
當孫百萬見到孤身一人、寸鐵未帶的陳干,鎮(zhèn)定自若,非常吃驚。攻心為上,陳干面對土匪頭子,以民族大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勸降。陳干說:“你我都是中華大好男兒,眼下青島接收在即,家鄉(xiāng)父老堂堂正正做中國人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孫司令難道肯死心塌地去做令親者痛而仇者快的傻事,枉背一個千古罵名嗎?”
然后,陳干為孫百萬分析形勢,指出三條道路任他選擇。
下策是孫百萬不放人質(zhì),陳干也不打算下山了,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屆時山下的軍警會進山圍剿,雙方玉石俱焚。中策是孫百萬暫不出山,把兩名人質(zhì)交陳干帶走,各安本分,互不相犯,但這顯然只是權宜之計。上策則是孫百萬率2000多名手下和陳干攜手出山,孫百萬仍然當司令,手下人馬改編成“膠東游擊總隊”常駐青島,在市區(qū)設立“稽查處”,大隊人馬駐扎在沙子口。另外,王正廷已經(jīng)承諾,如果孫百萬同意按要求受編,還請他出席12月10日的青島接收慶典。
孫百萬雖然面無表情,但陳干感覺到他內(nèi)心的松動和崩塌……第二天清晨,孫百萬率領2000人馬護送隋石卿、茅少甫回到青島市區(qū)。
陳干置生死于度外,招安孫百萬,為順利收回青島搬掉了最后一塊巨石。
1912年9月,陳干與孫中山等合影于濟南(孫中山右后第一人為陳干)。
1922年12月10日,隨著接收慶典的如期舉行,這座曾遭受德、日帝國主義侵占25年的海防要塞城市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青島回歸,也成為20世紀中國主權回歸的首例和改寫弱國外交的開篇。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有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他不停地按動快門,把看到的一幕幕記錄了下來。他叫班鵬志,于1923年出版了青島歷史上第一部大型圖片集《接收青島紀念寫真》。
同樣也是這個時刻,本應該出席交接儀式的日本派駐青島最高軍事長官由比光衛(wèi)卻不見了蹤影。他在哪里呢?此時的由比光衛(wèi)正在他待了多年的提督樓上,看著日本的國旗無聲地落下,滿懷無奈和失敗感。在聽到窗外傳來的陣陣禮炮聲之后,他寫下了“形以方止,勢以圓動”八個字。
日本人撤離了青島,侵略者在撤離的時候,暴露出貪婪的本性,他們把能帶走的東西都裝上了船,即使馬路兩旁電線桿子上的電燈泡,也不放過,架上梯子卸下來掠奪走。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之時,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擅自設置“日本帝國警察署”,下設臺東、李村、四方等九個派出所,甚至一度公開掛派出所的牌子,公然行使警察權。
盡管青島的主權回收留下了鹽田、觀象臺等后遺癥,但有一個小插曲,別有意味。1923年2月11日,春節(jié)即將來臨,山東省長熊炳琦兼任膠澳督辦,給陳干寫了一封信:“提督樓之油畫,系由比大將贈送閣下之物,請即派人取去為荷。彼此相知,閑言莫由得入,勿庸過慮。”由比光衛(wèi)是日本青島守備軍司令官,將他在青島提督樓的一幅油畫贈送給陳干,這應是向陳干表達敬意。
馬下詩人
文化情懷令人敬佩
陳干自1902年離家從軍,戎馬倥傯,蹤跡所至,家國情懷激蕩,作詩抒發(fā)胸襟,以此明志。民國初年,陳干將其詩文結(jié)集,題曰《倥傯集》。后出版時,于右任題寫書名。吳稚暉曾為此書作序,序文寫道:明侯先生……能將十萬雄師,顧其狀貌于英偉之中,有高潔氣,若山林隱逸之士,其心胸寥遠,抱世界最新知人道主義,而于舊道德則純?nèi)患冃ⅰS褠燮淅ゼ?似理學名儒之所謂,是振古奇人,得天甚厚者哉。其詩若文,亦如其人。周秦漢魏之氣息,以疏曠淡遠出之。其風格不在唐宋之后。民國二年四月七日,武進吳敬恒拜觀一過,率題數(shù)目,以志企仰。
陳干有兩次解甲歸田,利用時間,編撰著述,留下家乘國史。陳干辦理魯案都不從心愿,于1923年底再度解甲歸田,將康有為先生題寫的“倦飛”橫匾掛于書房門上,勵志閉門著述,《魯案》《經(jīng)國文鈔》《詩選》等均在此時寫成。
不妨看一首陳干作于1923年的七律《環(huán)翠樓》:
環(huán)翠樓前拂戰(zhàn)衣,行人小住歇征蹄。
海山盤亙蛟龍臥,日月輪回草木低。
把酒休論天下事,敲棋聊解四圍疑。
莽蒼大陸無窮感,散發(fā)凌空且詠詩。
這首詩有一跋語:“環(huán)翠樓在威海城西北角,形勢極佳,余今日過此,適在南北紛擾時又加臨城劫案發(fā)生,直令為寢食俱廢。”這首嚴格的律詩,格調(diào)高遠,有唐人邊關詩之風韻,可見陳干憂國憂民的胸懷。
陳干自幼好學,一有閑暇,書卷在手。再加之交往晚清民國的軍政界、文化界的名流,受其熏染,常有唱和之作。
為促進青島市文化建設,陳干化私藏為公有,捐獻出自己藏書樓中珍藏多年的400余部、萬余卷中外善本藏書。1923年,他致函膠澳商埠督辦熊炳琦、坐辦龔積柄,呈上所捐獻《藏書樓目錄》。
陳干
著名史學家王獻唐先生(時任膠澳商埠督辦公署財政局股長)為《藏書樓目錄》作序。王獻唐知悉陳干少時家貧靠節(jié)衣縮食買紙筆,典當衣物買書籍,迨長大后出走四方奔波革命的情況,他在序中寫道:“習經(jīng)于桴鼓之間,論道于鞍馬之上。誦書三壁,與淮南同游;載冊五車,起翟公并世。輪蹄遍于天下,幣間走于四方;見相國之碑文,解衣爭市;征開皇之逸典,賚縑相求。今則石室攤書,墨莊著目。攄舊懷于少日,辛苦何多。”
經(jīng)過接收青島和辦理威海衛(wèi)調(diào)查之后,陳干認為強國強民,加強國民教育,勢在必行。為此,他大力支持發(fā)展青島市中等教育,積極參與膠澳中學的創(chuàng)建,從1924年建校至1927年為國捐軀,他慷慨解囊,傾其所有,每月為學校捐贈大洋600元。
陳干曾在青島結(jié)識康有為,并過從甚密。1923年康有為游泰山時贈陳干“巖巖巨石,矗矗高峰。潺潺澗流,落落長松。”以這幅聯(lián)語來形容陳干的生平和品格,可謂貼切矣!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