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瘋狂了(中國未來18大超級工程)中國幾大建設央企,
小新說
2013年以來,國資委新聞中心已連續十年發起年度盤點。2022年度盤點進行時,“國資小新”、國資委網站、《國資報告》雜志,從中央企業建設的多個重大項目中,精心選出20項超級工程,請為你心中的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投上寶貴的一票!
2022年
是實干的一年
中央企業鉚足干勁
持續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用中國智慧和中國實力
不斷刷新國內紀錄、世界紀錄
書寫著中國奇跡
中央企業打造的哪些超級工程
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01
世界最高輸電鐵塔順利封頂
2022年1月12日,由國網江蘇電力建造的高385米的現今世界最高輸電鐵塔,在江蘇順利封頂,刷新輸電鐵塔高度紀錄,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這座輸電鐵塔串聯起了跨越長江的鳳城—梅里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該工程由中國能建江蘇院設計,是我國電力建設史上技術難度最大的500千伏跨江聯網輸電工程。通過這座高塔,每年將有約289億度的電能從長江北岸送至長江南岸,滿足約800萬戶家庭的日常用電需求。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2
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范工程通過驗收
2022年3月,兵器工業集團與中國鐵建聯合承擔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范工程通過驗收,有力促進了中國北斗和中國高鐵兩張“國家名片”的深度融合。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范工程融合大數據、物聯網、5G、云計算等技術,面向鐵路勘察設計、施工及運維三大階段,在鐵路工程測量、自動化監測系統、智慧工地系統等鐵路業務板塊推廣了8000余臺套北斗終端設備。該項目在“北斗+5G”服務綜合立體交通數字化轉型、交旅融合、鐵路架梁定位跟蹤及搶修等領域進行了延伸應用,促進了中國北斗和中國高鐵的深度融合。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3
成蘭鐵路全線基本貫通
2022年4月25日,歷時十年施工,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全線貫通。成蘭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規劃網“蘭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200公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四川省最艱巨的恢復重建交通生命線工程,創造了輔助坑道規模、單隧穿越地質地層時空長度等多個全國第一的紀錄,徹底解決特長型、復雜型隧道施工通風安全及高瓦斯管控的難題。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4
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投運
2022年5月11日,南方電網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至此,獨龍江鄉結束了歷時8年獨立電網的歷史,與南方電網主網連通,“一步跨千年”的獨龍族群眾用上了穩定可靠的電能。通過這條翻越高黎貢山雪線、最高海拔4000米的“電力天路”,南方五省區大電網“緊握”起獨龍江鄉獨立智能微電網,為接續奮斗鄉村振興的獨龍族再添新動能。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5
天翼云4.0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發布
202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推出天翼云4.0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實現3.1 EFLOPS(每秒310億億次浮點運算)全國算力的調度。“息壤”好比是一個算力傳輸的樞紐,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每分鐘數萬次、每天上千萬次的算力統籌和調度,滿足各種領域對算力的極致需求。把東部需要進行的機器學習、數據推理、智能計算等AI訓練和大數據推理的工作放到西部,自動配置和調度相應算力;把東部對時延不敏感的、不活躍的、需存檔的海量數據,放在西部存儲……通過“息壤”,“東數西訓”“東數西備”“東算西也算”“東部企業 西部上云”成為現實。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6
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建成投產
2022年6月2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成投產。新建的86座光伏電站散布在生態防護林帶中,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線植被徹底告別柴油機發電灌溉歷史,實現公路全線零碳排放,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7
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形成
2022年6月16日,歷經3年半的艱苦奮戰,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中央企業參與建設的和田至若羌鐵路(簡稱“和若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線形成,結束了新疆且末、民豐、于田等五縣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多個團鎮不通火車歷史。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8
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94.8公里,可研批復靜態總投資582.35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9年。工程由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負責建設運營。據測算,工程建成后,中線北調水量可由一期工程規劃的多年平均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立方米。作為首個開工的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有助于提高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09
蘇北盆地11億噸頁巖油資源被激活
2022年7月19日,中國石化江蘇油田部署在蘇北盆地高郵凹陷花莊地區的第二口頁巖油探井——花2側HF井率先在阜二段Ⅳ亞段新層系取得勘探突破,獲日產油超30噸,天然氣超1500立方米,標志著在蘇北盆地高郵、金湖凹陷的11億噸頁巖油資源量被激活,將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0
我國最大超深凝析氣田全面投入開發
2022年7月25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超深氣區10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工程開工,標志著我國最大超深凝析氣田全面投入開發建設。博孜—大北氣區油氣年產量將在“十四五”末分別達到102萬噸、100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年為國家新增一個百萬噸級高效益油氣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1
全球埋藏最深油氣田之一成功開發
2022年8月10日,中國石化宣布,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獲得重大突破。在“深地一號”——順北油氣田基地,順北803斜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原油244.3噸,天然氣97萬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1017噸,成為順北油氣田超深層第15口“千噸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的油藏,具有超深、高溫、高壓等特點,儲層平均埋藏深度超過7300米,是世界陸上最深的商業開發油氣田之一。目前“深地一號”定向井井深最深達到9300米,刷新亞洲最深紀錄,這些井堪稱“地下珠峰”。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2
新建福廈鐵路全線鋪軌貫通
2022年8月30日,隨著福廈鐵路廈門最后一組500米長鋼軌順利鋪設,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新建福廈鐵路全線鋪軌貫通。新建福廈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正線全長277.42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后,福州、廈門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東南沿海城市群將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3
我國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投產
2022年9月26日,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開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氣,標志著該項目實現投產。2022年12月16日,“綠能港”通過管道正式對外供氣,每年可供氣超26億立方米,將進一步保障蘇皖地區能源供應。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工程共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其中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6座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儲罐將于2023年底建成投用。全部投產后,管道氣年供氣量可達56億立方米,對華東地區天然氣供應渠道多元化以及天然氣儲備調峰保供具有重要意義。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4
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全面開工
2022年9月28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西氣東輸四線工程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可達千億立方米。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5
全球最大規模350兆瓦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示范工程開工
2022年9月28日,全球最大規模350兆瓦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山東泰安2×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工程開工。該項目由中國能建、泰安市泰山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建設。該項目將采用全球首創低熔點熔融鹽高溫絕熱壓縮技術,建成后將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實現單機功率全球第一、轉換效率全球第一、儲能規模全球第一,有助于推動新型儲能技術高端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和廢棄鹽穴資源再利用。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6
全球首個架空“氣膜糧倉”主體結構建成
2022年10月1日,在成都中央儲備糧四川新津直屬庫,四個巨大的糧食氣膜倉拔地而起,這種由我國首創的先進儲糧倉“架空氣膜倉”每個倉體高達36.1米,一個就能儲糧7500噸,可滿足七萬人一年的口糧。保溫隔熱、防水防潮,氣密性可提升2倍以上,在氮氣氣調、低溫儲糧技術使用方面有獨特優勢,明顯提高儲糧的質量,后期運行能耗預期可節約30%以上。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7
我國勘探發現首個深水深層大氣田
2022年10月19日晚,中國海油在海南島東南部海域瓊東南盆地再獲勘探重大突破,發現了我國首個深水深層大氣田寶島21-1,探明地質儲量超過500億立方米,實現了松南—寶島凹陷半個多世紀來的最大突破,是加快深海深地探測取得的有力進展。寶島21-1的成功發現,不僅證實了寶島凹陷的勘探潛力,也表明中國在深水深層勘探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按照中國海油整體規劃,到2025年,中國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總體探明天然氣儲量可達1萬億立方米,建成“萬億方大氣區”。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8
我國首套自主研發淺水水下生產系統成功投產
2022年11月18日,我國首套自主研發淺水水下生產系統在渤海錦州31-1氣田成功投產,這是我國淺水海域油氣開發模式的又一創新,可撬動渤海油田數億噸難動用儲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技術裝備。水下生產系統由井口、采油樹及控制系統等構成,是油氣開采的關鍵裝備,通常用于深水海域。在淺水海域,全球海上油氣開發基本都采用固定式導管架平臺模式,將采油裝備建在平臺上,方便操作調節。但渤海海域航運、漁業發達,中國海油在全球首創將水下生產系統用于淺海開發,實現了開發模式的新突破。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19
中國空間站全面建造完成
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央企參與建設的中國空間站迎來全面建造完成關鍵一役。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隨著神舟十五號乘組3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我國首次實現空間站6個型號艙段組合體結構和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的“6+6”太空會師。在軌交接后,中國空間站將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20
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
2022年12月20日,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大型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最后1臺百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意味著白鶴灘水電站16臺機組已全部投產發電,標志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
每位網友均可為心中的超級工程投票
投票可多選
快來投出你的寶貴一票!
更多選項歡迎在評論區補充!